新闻专区

千年古县千年瓷都 以德化民代代传承

日前,德化县通过联合国地名组评审,获评“千年古县”,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五个县之一——

德化“千年古县”专家评审会现场

近日,德化县民政局收到从北京传来的喜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陶瓷文化享誉海内外的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利通过了由国家民政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地名研究所联合组织的“千年古县”专家组评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千年古县”称号的五个县之一。

“德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陶瓷文化和乡土文化等民族文化遗产,为争创‘千年古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德化县民政局局长陈国城负责申报“千年古县”具体工作,他如是说。

谈到“千年古县”独特的县域魅力,德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欧阳秋虹如数家珍:“德化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是闽南文化荟萃之地,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古瓷都之一……”她说,获评“千年古县”后,德化将会采取措施,使德化县地名文化乃至其固有的陶瓷文化等悠久历史文化宝藏得到更快捷、更有效地弘扬、开发、研究与保护。

据悉,“千年古县”争创工作是要从中国现存的880多个上千年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一。

核心提示

看,瓷土有了型,上了釉,脱了泥土的粗俗,被装进了窑炉。

听,“呼哧呼哧……”,火苗舔着窑炉,欢快地跳跃着,陶瓷出了炉,新生了。

千年以来,甚至更久,这座县城用土与火煅造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不厌其烦地向全球各地输送瓷魂,成为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古瓷都之一。

这座县城不大,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建县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名叫“德化”,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的“化”。

千年村落千年县

以德化民延千年

戴云、畲宅、龙阙、硕杰、李山、蒲坂、乐陶、杨梅、程田寺格……这是德化一个又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村落,他们点缀在德化的各个角落,璀璨动人。

千年村落千年县,但若要追本溯源,早在新石器时代,在现德化县城城郊浔中镇丁溪村云尾山、牛尾寨和驷埔山以及美湖乡后坪山上,勤劳的人民便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着子孙后代了。

“德化”此名定于何时?源于德化建县前身的归德场及其辖地归化里、宁化里,正式命名是在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已沿用1000余年。《福建郡县释名》记载:“德化县本唐永泰县地。贞元中析其归义为归德场归化里。至闽王延钧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以场名也。”德化建县时将善业寺辟为县治之所(即今址),取名“德化”,有“以德化民”之意,北宋时期首任县官刘文敏曾撰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佐其意。

回望德化这座小县城历史,以德化民虽是期望的寄托,但其却终究不负所望,千百年来,文武英才辈出。

且看:

唐代诗人颜仁郁著诗百篇,不少诗篇被收入《全唐诗》,其中就有大家较为熟悉的“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首朗朗上口的《桑农》古诗。这位诗人,就是德化三班泗滨人。

明朝的凌辉,于永乐十年登进士第,曾任江西按察司副使、都察院监察御史、中宪大夫等职,还曾参与编修《大明一统志》;崇祯元年中进士的赖垓,迁右春坊(太子宫)任右庶子,为太子讲学;雍正元年入京的邓启元,曾上《劝学赋》,钦点第二名。他们,也是德化人。

古时文人领风骚,武将也不甘示弱。宋末元初,苏十万与陈蔚反抗元廷暴政,清代陈拱反苛捐杂税……他们,同样是德化人。

古圣先贤已矣,当代德化人也不甘人后。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等,都是如假包换的德化人。去年6月,中国“神九”飞船飞入太空,中国再次赢得世界喝彩。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举足轻重,身兼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神九任务质量控制组组长、航天员待发段逃逸系统指挥的“神九”飞天大功臣之一郑永煌,正是咱们泉州德化人。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任务,郑永煌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中国圆飞天梦作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德化这个小山城带来无上的荣耀!

联合国地名专家、中国分部主席、研究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巡视员刘保全(左三)等专家考察德化古窑址。

千年窑火永不熄

千年瓷魂全球传

与人说起德化,“瓷都”二字总无需再言,千百年来,“德化”和“瓷都”二词早已紧密相连。

德化的陶瓷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瓷雕技艺独树一帜,德化瓷质如脂似玉,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享誉世界的陶瓷民窑产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及其发现的历代外销瓷器,与国外出土文物相互印证,丰富了中外陶瓷史的篇章。看,一次次,泰兴号沉船、“南海一号”沉船、华光礁一号沉船的打捞全国瞩目;一次次,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等德化产的青白瓷、青釉瓷出水重见天日……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先民就开始制作印纹陶器;西周时期,德化开始了原始青瓷的烧制和使用;晚唐五代,德化制瓷业已初具规模。唐末,《陶业法》、《梅岭图》陶瓷专著问世,记载了当年的陶瓷生产盛况。

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循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改变了东南亚土著人的饮食文明,对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德化瓷生产和出口的盛况,“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

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巅峰时期,当时的德化白瓷如脂似玉,色调素雅,被称为中国白瓷的代表,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入清以后,德化瓷业臻至全盛,窑场作坊遍布县境各地,全县生产青花瓷的窑址达177处之多,青花瓷器取代白瓷的地位,成为生产的主流。

如今,德化全县拥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民营陶瓷科技研究所180多家,陶瓷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陶瓷总产值108.51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

去年10月,由福建省政府和中国邮政集团主办的《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在德化首发,德化陶瓷从此以“国家名片”宣传展示。

千年窑火不熄,正是德化人民依靠勤劳和智慧,才用土与火煅造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千百年来,德化兴盛发达的陶瓷行业培育出了无数名家,以何朝宗为代表的杰出工艺美术大师层出不穷:德化建制前的陶瓷研究名家颜化綵;明后德化瓷雕艺人的杰出代表,德化瓷塑参与大型国际展览评比首位金奖获得者苏学金;融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体,创造出活动瓷莲、捏塑珠串等新技法,创造德化瓷雕艺术新流派的许友义;作品曾远赴多个国家展出的苏勤明等历代名家,以及徐本章、许兴泰、柯宏荣、苏清河、陈仁海、苏珠庄、许瑞峰、邱双炯、郑雄伟和陈桂玉等当代名家、大师。

灵山秀水宜居地

流连忘返养生所

德化黄梨、黄花菜、黄茶油、黑鸡、黑羊、黑兔、白米、白萝卜、淮山、红米、红菇、红酒……要找出一个地方,具备如此五颜六色的农特产品,想来不易,但德化做到了。

如果你来德化县城走一走,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德化还是个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胜地。对德化人民而言,这是一个灵山秀水的宜居之地;对游客而言,它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养生福地了。

这里,有高山绿城,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横亘境内,勾勒出了德化的美丽仙境;这里,有两江源头,闽江和晋江从这里淌出,每年向下游提供优质水资源25亿立方米;这里,是养生福地,年平均气温19.5摄氏度,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是福建省最佳人居地;这里,是闽中宝库,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水利、矿藏、地热等资源丰富,黄金储量居全省前列。

去了龙溪,可以漂流;到了桃仙溪,可以泛舟;逛国家森林公园,可以看峰险、石怪、树奇、洞幽、林秀;登九仙山,可以赏气象奇观、看秀美风光、览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上戴云山,可目睹感受我国大陆分布最南端、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

如若来得时机巧了,碰上正月初一,不妨和赤水镇大尖山脚下的许氏村民一起过食薯节。相传,这些村民原来居住在赤水古街,清朝光绪年间,由于兵荒马乱,民众难以经商,生活不能维持,长者便对天许愿,若退居尖山岭种甘薯能有活路,世代愿在每年正月初一家家食用甘薯,以谢天恩。果然,这些退居尖山岭的民众,种植甘薯年年丰收,饱食无忧。

如若碰上农历正月十五了,就得到葛坑看看元宵迎灯会。瞧,前面是两面凹池锣开道,后面是三通鼓压阵,中间是彩旗、乐器与提灯人群组成很长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从东山宫出发,绕全村一周,至开支祖宇三山堂结束,远望犹如一条火龙漫游全村,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如若碰上农历三月十五了,就一定得到丁墘看“摆大龟”。这项在德化沿袭了几百年、为缅怀崇敬保生大帝吴夲的民俗活动可是德化民间最隆重的典礼之一,其仪式之隆重、历史之悠久、祭典之独特,在全国堪称少有。当日,张、陈两姓家族家家户户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蒸熟十二只寿龟,每只有八仙桌面那般大,供在神案前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然,如若还觉得不够,那就再去看看德化的古街古寨古堡古厝吧,比如赤水古街、杏仁古街、十八格古街,南埕的云衢寨、桂阳的太平寨、三班的大兴堡和永茂堂、水口的厚德堡……

©版权所有 2010-2020 龙鹏集团 ALL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网讯 闽IPC备12011792号